中新網西安3月27日電 題:方言“出圈”獲“Z世代”青睞:“鄉土味”緣何成社交新“聲”?
作者 楊英琦
“稱自己為‘餓’、夸贊美味用‘嘹咋咧’……”即使已經離開西安,東北女孩劉穎仍對當地方言記憶猶新!拔野l現方言朗朗上口,極具‘傳染力’。朋友們也常為夾雜著不同口音的聊天方式‘上頭’!
不同于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近來各地方言憑其“鄉土味”的發音和別具特色的用詞,意外博得了年輕人的青睞。隨著越來越多的“方言!痹诰W絡流行,帶有方言特色的表達已成為當今“Z世代”日常社交中必不可少的“聲音”。
“一句‘listen to 掰掰(伯伯)’的天津話不僅帶火了‘天津大爺’,也讓更多朋友喜歡上了天津!碧旖蚺②w齊告訴記者,“方言!钡某鋈υ谟谄渥詭У牡胤教厣攘,“比如說拖把,有的地方叫‘拖布’,有的地方叫‘墩布’。正是同一種事物卻不同稱呼的新鮮感,為我們的交流增添了許多樂趣!
對于身在俄羅斯的“95后”鄧元睿來說,鄉音給她帶來“他鄉遇故知”的欣慰!坝幸淮,同鄉不自覺說出只有我倆能聽懂的方言常用語,那一刻,我心中充滿了強烈的歸屬感!
隨著交流媒介多樣化,各地方言的傳播不再受限于地域和空間!拔覀冇谩曇簟J識彼此、走近對方,也借此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编囋UJ為,方言既“代言”了當地人的性格,也和地方文化相聯結,“越了解一種方言,我就對這個地方的感情、印象越深刻!
據中青校媒在2021年面向高校學生的一項調查顯示,81.11%的人明確表示喜歡自己家鄉的方言,76.2%的人會不自覺向身邊人“安利”家鄉話,近八成“Z世代”則表示愿意為家鄉話代言。
近年來,諸如《裝臺》《山海情》等帶有方言的影視劇熱播,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受到方言的魅力,不少外國青年也對中國的方言躍躍欲試。在陜西留學的非洲小伙英勇用陜西方言演唱《西安人的歌》而走紅網絡;“00后”女生教外國人上海話引熱議;網友們用方言配音的作品在社交平臺屢屢刷屏……對漢語方言的模仿與學習,成了中外“Z世代”共同的潮流。
“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方言值得人們保護和傳承!标兾魇∩缈圃簩<彝鯐杂抡J為,“方言熱”體現了年輕人以家鄉為榮的文化心理!霸谟佣嘣纳鐣l展過程中,向‘外’傳播的方言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表達,也將成為年輕人在社交活動中顯著的文化優勢!(完)
【編輯:黨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