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西安經開區舉辦“四新戰略”行動方案專題新聞發布會!八男聭鹇浴绷⒆憬涢_實際,明確而清晰地擘畫未來的“發展路線圖”,全面開啟經開區“開放新門戶、科創新引擎、產業新高地、都市新中心”建設新征程,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張興華,管委會副主任陳迪、藺建文、楊軍出席發布會,管委會副主任劉明利主持。相關負責人分別就發展開放型經濟、積極布局秦創原平臺、建設“4+4+4”現代產業體系、建好都市新中心等熱點問題答記者問。
經開區從設立之初至今已走過29年的發展之路,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2021年,經開區GDP突破千億,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1/3強,已成為西安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和頂梁柱,綜合實力位列218個國家級經開區第一方陣,穩居前列。
目前,經開區已全面完成機構改革、輕裝上陣,經過清晰自身定位、摸準發展脈搏、審慎思考謀劃、多次調研論證,提出“四新戰略”行動方案。該方案既是對標西安市第十四次黨代會要求的實踐成果,更是立足經開實際,明確而清晰地擘畫未來的“發展路線圖”——到2025年,GDP將突破1800億元,力爭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規上工業產值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形成汽車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過百億元企業10家以上。
未來的經開區將圍繞建設“四新戰略”目標,通過一系列攻堅突破行動,扎實推動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民生保障等工作再上新臺階!八男聭鹇浴钡恼介_啟,讓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巨變。
開放新門戶——
打造內陸對外開放先導區
經開區將立足西安“開放新門戶”發展戰略,打造內陸對外開放先導區。據介紹,經開區在推進自貿區建設和發展開放型經濟方面的具體舉措是: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基地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商貿服務業,打造內陸對外開放先導區、產業“自貿+”創新區、發展融合經濟示范區。
內陸對外開放先導區——對接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打造國內外制造業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平臺和全球制造業資源配置的重要節點;繼續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協同發展,探索在制造業研發、設計、銷售、服務等環節實現國際化發展路徑,探索有經開特色的自貿功能區發展之路。
產業“自貿+”創新區——立足現有汽車制造、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先進制造業基礎,圍繞重大領域關鍵技術,實行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兩端發展,讓“經開制造”成為陜西打造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國際高端制造中心之一。
發展融合經濟示范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做大做強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推動各類資源要素的快速流動和匯聚,形成物流、人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在國際和國內間的有機融合。同時,通過打造四大產業中心、提升“六大”產業平臺、優化“3+X”產業園區,助推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發展融合經濟示范區“先行者”。
科創新引擎——
以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
西安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以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渭北新城、閻良區為載體,打造秦創原先進制造業示范帶。
經開區通過秦創原先進制造業示范帶引領提升工程、高質量創新平臺體系建設提升工程、產業鏈創新鏈“兩鏈融合”提升工程、科技企業成長梯隊引培提升工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工程、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提升工程、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提升工程、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建設工程、創新創業創造生態體系建設工程等“九大工程”體系,持續激發科技創新動能,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
區域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到2025年,累計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00家,新增各類上市企業30家,市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350家。
成果轉化體系日益完善——到2025年,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進一步提升,年知識產權申請量突破10000件,創建市級及以上技術轉移機構10家,參與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150項。全區技術市場年合同交易額突破200億元。
科技人才加快聚集——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工作基地聚合效應進一步發揮,在區內設立不少于5個海智工作站;碩士及以上學歷人才數量占比達1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突破22%,累計引進培育海外高層次人才100名以上,省市區級院士工作站達20家。
創新生態體系持續優化——到2025年,創新資源進一步實現開放共享和優化配置,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基本形成,產業鏈和創新鏈加速融合;市級及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數量實現翻一番。
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把人才作為第一發展力,把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到2025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水平、科技成果轉化成效位居全國經開區前列,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創新能力輻射西北,成為國內重要的創新高地。
產業新高地——
讓“4+4+4”現代產業體系優勢凸顯
目前,經開區已初步建立“4+4+4”現代產業體系,以陜汽、吉利等為主要代表的汽車產業成為千億級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實現500億級產業集群,成為西安市“6+5+6+1”產業體系的有力支撐。累計入區企業6萬多家,是西部地區世界500強和央企投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據介紹,作為陜西首個產值過千億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未來西安經開區在發展定位和產業選擇有著清晰的定位:貫徹產業強國、綠色發展、開放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集群化發展,通過優化供應鏈、挖掘價值鏈、完善服務鏈,全面構建產業生態,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的國際產能合作、國家綠色制造、高端智能制造產業示范區。
西安經開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藍圖,已經清晰呈現。
到2025年,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大幅躍升,產業集聚、結構合理、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4+4+4”現代產業體系優勢凸顯。將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2個;培育年規上工業產值過千億元企業1家、過500億元企業2家、過百億元企業10家。
到2025年,汽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電子信息四大支柱產業總產值將突破3000億元;新興產業年產值將突破300億元;服務業年營業收入將突破2000億元;特色制造業年產值將超過500億元。
同時,西安經開區還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培育發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綠色循環經濟、集成發展新經濟,以“產業創新”這把“金鑰匙”,為全市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發揮更大的產業支撐作用。
都市新中心——
打開城市向北發展的密碼
千年古都西安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的建設中,聚合出新的生機與活力。2011年西安行政中心的整體北遷,經開區憑借區位優勢和“一河兩岸”的產業布局,成為西安“都市新中心”主力軍。
據悉,為加快建設“都市新中心”,經開區一方面依托西安北客站戰略性交通樞紐,圍繞高鐵新城構建西安都市新中心;一方面依托戰略性產業聚集優勢,引領帶動西安北跨發展,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徹底改變西安長期以來“北輕南重”的城市空間格局,為西安北部產業大走廊提供高質量綜合服務保障。
規劃面積42平方公里的經開區高鐵新城,將以“一核”統領,“二帶”示范,“四片”聚能,共同塑造大西安高質量發展的“都市新中心,未來理想城”——
“一核”指以西安北客站為核心,打造開放共享絲路新門戶!岸䦷А币皇俏己由鷳B景觀帶,以渭河及200米林帶為基底,打造西安中心城區重要的生態景觀廊道和萬畝渭河濕地公園;二是國際形象展示帶,以北客站南北廣場為重要節點,延續大西安南北向主軸,打造未來城市國際化、現代化的城市展示界面!八钠敝钢Υ蛟旄郀柗驀H片區、秦創原科創片區、國際金融商務片區、大健康幸福片區等四大功能片區,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結合和高品質呈現。
未來的高鐵新城——都市新中心,將聚集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及一流的科創、研發企業,成為西安最重要的科創基地和總部經濟聚集區;將建成一批軟硬件國內領先的醫療、養老及大健康項目,加快兒童醫院、紅會醫院等三甲醫院建設,成為服務西安、輻射西北的優質醫療服務中心;將布局一批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統籌推進開元劇場、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會議會展中心等項目,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質;將規劃一批大型商業綜合體、商業步行街等特色業態,成為西安最繁華、最現代、最時尚的核心區域。
【編輯:阿琳娜】